NAD C3050LE 50周年全球限量版3月3日全网首发

NAD C 3050 LE重塑经典

复古的C 3050 LE立体声放大器是继往开来的杰作,其设计灵感源自NAD 3030,彰显50年来NAD在放大器创新方面的传奇历史,唤醒一代音乐爱好者如痴如醉的发烧记忆。采用NAD最新组件和先进技术,其强大的功能是半个世纪前的发烧友做梦都想不到的。为了纪念NAD的周年庆典,C 3050 LE全球限量生产1,972台,使其成为发烧友们梦寐以求的珍藏品。

2023年3月,NAD全球同步上市

设计背后的故事
✦追忆1970年代
在C 3050 LE的前面板上,以1970年代的原始字体拼写出NAD的首字母缩略词:“New Acoustic Dimension”,完全复刻NAD 3030的徽标。

复古的外观
C 3050 LE的双VU表盘、顶端开槽的胡桃木机箱以及按键式音源控制钮的设计灵感都源自古色古香的3030,将听众带回70年代。

拥抱未来
C 3050 LE采用NAD最新和最尖端的放大技术,实现每通道100瓦UcD混合数字放大、32位/384kHz TI PCM5242高端DAC解码,支持MDC2 BluOS-D模块升级、BluOS无线高解析流媒体、Dirac Live Room校正以及一系列数字和模拟连接。

NAD C 3050 LE  规格参数
基本参数
8Ω和4Ω对应的额定输出功率(立体声模式)80W(在额定THD 时,参考频率为20Hz-20kHz,两个通道均被驱动) 100W
THD(20Hz–20kHz) <0.03% (250 mW to 100 W, 8  ohms and 4 ohms)
信噪比 >95dB (A-weighted, 500 mV  input, ref. 1 W out in 8 ohms)
削波功率 >115 W (at 1 kHz 0.1 % THD)
IHF 动态功率 8 ohms: 180 W, 4 ohms: 250 W, 2  ohms: 300 W
峰值输出电流 >20A (in 1 ohm, 1 ms)
频率响应 ±0.3 dB (20 Hz - 20 kHz)
尺寸与重量
总尺寸(宽 x  高 x深) 435X110X355 MM
净重 10Kg
装运重量 12.6kg

✦发展源动力✦
50年来,NAD一跃成为音乐和音频爱好者家喻户晓的名字。纵观历史,NAD坚定地遵循创新、性能、价值和简单的设计准则,成为世界上最宝贵的高保真品牌之一,让我们再重温其发展历程。


1972NAD 成立

一群具有前瞻思维的HIFI爱好者厌倦了欧洲陈腐的高保真业态,他们联手创建这个专注于价值取向而非过度设计的品牌。美国高保真行业资深人士 Marty Borish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军人。

当时的欧洲hi-fi行业充斥着两种思潮,一种是追求最佳音质而不考虑价格因素;另一种是把价格打到最低,只要产品发出类似于音乐的声音就行。Borish对这两种对立的观点都不赞成,于是创办了New Acoustic Dimension——简称“NAD”——目标是摒弃业内司空见惯的噱头,尽可能地为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提供最好的声音。

1974早期发展模式

消费者导向的业务模式,促使NAD优先考虑高保真爱好者的需求。他们采用合同制造模式,从而节省经营工厂的巨额费用。NAD的早期产品设计简约,与竞争品牌的灯光闪烁和花哨装饰形成强烈的反差。


1978 BEE和3020

Bjørn-Erik Edvardsen(BEE)是前杜比实验室的工程师,凭借3020,他成功挑战人们对A/B类放大器每通道20瓦的预期。1978年上市的3020立体声集成放大器,使NAD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并最终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高保真放大器。


1983推出NAD 5120唱盘机

5120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唱盘机,以其出色的共振控制技术闻名。转盘安置在弹簧式底座上,可以消除振动。与普通唱臂的管状设计不同,5120的扁平唱臂与电路板采用相同的材料。唱臂的设计消除了水平共振,而安装在弹簧结构上的平衡重则通过沿臂轴方向移动来控制垂直共振。唱臂自重轻意味着唱针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唱片上移动,并从音轨中捕获更详细的信息,从而获得更优于其他唱盘机的音色还原效果。


1984G类放大器

接下来,Bjorn-Erik致力于优化G类放大器,此类放大器包含第二路低压电源,只有需要瞬时动态功率时才会启用。第一个这样的设计被称为Power Envelope,并于1984年随着2200放大器的上市首次亮相。1997年晚些时候,C 320所采用的PowerDrive技术,进一步完善了G类设计,第二路电源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并时刻准备处理增加的负载,而无需“接通”。PowerDrive设计消除了启动第二电源带来的潜在失真。在采用D类放大之前,PowerDrive一直是NAD产品系列的重要特征。


1987推出6300卡座

NAD的6300卡座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承载着两项最先进的技术——杜比HX Pro和Dyneq。这两项技术共同纠正了既有卡带音源的高音饱和度,并为卡座创造了最平坦的频率响应,即使是价格数倍于6300的卡座也同样适用。额外的杜比B和杜比C电路成就了极低的信噪比。


1997涉足数字信号处理

118前置放大器是第一个采用端对端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产品。就在电子器件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外观设计上的努力而言,118是个失败的例子,因为它只售出约1000台。然而,118的设计精髓至今仍然存续。

1999苦难滋生

1999年,NAD在自身成功的重压下苦苦挣扎。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分销和品牌发展企业——Lenbrook集团收购了该品牌,并将NAD纳入其全球业务。同时关闭了英国总部,并将其及其核心人才转移到加拿大。

2002崛起于家庭影院时代

Lenbrook收购NAD的节点恰逢家庭影院行业的增长期,AV接收器的功率额定值高度扭曲是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因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最初在1970年代制定的双通道放大器的功率额定标准不适合对AVR评级,于是制造商和零售商纷纷自由规定额定功率。NAD果断行动,优先考虑品牌对消费者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并于2002年推出了T 752、T 762和随后的诸如T 753 AVR,创建了自己的功率评级标准,称为Full Disclosure Power。该标准应用了不同频率和振幅级别的平均功率输出,所有通道驱动均模拟真实的聆听环境。

2007模组化设计

与大多数双通道放大器不同,AVR同时对接着视频技术和音频技术。然而视频和音频技术的迅猛发展几乎使AVR面临着生即死的尴尬境遇,这严重阻碍了NAD这样的小众品牌的发展速度。受到PC计算机模块化和定制化的启发,NAD于2007年发布了一个被称为MDC的新型AVR平台。藉此,AVR除了具有基本的输入选择、音量和音调控制以及音频信号处理能力外,对于伴随着新功能和新输入方式而快速迭代的视频处理需求,只要将模块插入AVR后面板上的专用插槽里即可得以迅速升级。值得注意的是,T 765 AVR目前可以通过这种升级来实现蓝牙、WiFi、杜比全景声和音乐流媒体等现代技术标准。NAD至今仍在坚持MDC发展计划。

2009向D类进发

M2 Masters系列集成放大器的推出,标志着NAD成为首批成功向D类放大器进发的发烧品牌之一。该产品的全数字信道采用直接数字反馈放大(DDFA)技术。BEE和NAD团队与DDFA的原创者Zetex合作,通过仿真测试,这个创新的数字放大技术捕获到难以置信的音频表现。与A/B类放大相比,噪音和失真大幅下降,其声学细节表现是之前难以企及的。

2011网络连接音乐

NAD积极地拥抱互联网时代,M50顺势而生。这台CD播放器和网络音乐流媒体机是一颗种子,最终萌发成长为BluOS。BluOS是当今高保真行业占主流的高分辨率多房间流媒体平台。

2017Marty Borish传奇

Martin L.Borish是NAD Electronics的创始人,更是其50年发展的超强大脑,他在罹患癌症后安然离世。他颇具影响力的品牌视野持续引发世界各地高保真爱好者和发烧友的共鸣。

2018Bjorn-Erik Edvardsen传奇

谦逊的天才音频工程师Bjorn-Erik Edvardsen离世,享年73岁。在NAD工作整整45年,他积极设计产品并指导满怀激情的新生代音频设计师,将他和NAD的设计传统发扬光大。

2020Eigentakt Purifi 放大技术

今天,NAD在放大技术研发方面的领导力仍然得到最广泛的认可,采用一系列优化数字和模拟音源的混合数字设计。2020年发布的M33是第一个采用Eigentakt技术的商用放大器,Eigentakt是最新的混合数字技术,几乎检测不到谐波和互模失真。传输功率稳定,在低音量时所表现出的清晰度是最昂贵的放大器都梦寐以求的。

weixin

阿强家庭影院导购/产品/方案/评测/案例

多年家庭影院设计与装修施工经验、百多家真实案例展示

立即拨打132 4190 2523(同微信号)或者关注公众号:hdkong

阿强抖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