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源与音乐载体变迁吏

音源与音乐载体变迁吏,在开始正式话题之前,我不得不先提一下本文的起因。最近,美国唱片协会(RIAA)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音乐收入数据报告。该报告主要指出了两点:CD销量逐年大幅下降以及流媒体音乐服务持续占据了行业大部分收入。流媒体音乐占领市场不是什么新鲜事,倒是CD销量暴跌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在我进入影音行业的时候,多少都会接触到一些老烧友,在与他们的谈话中部分都会对现在年轻人听音乐的方式叹息,以及对如今流行的音乐流媒体不买账。都说年轻人不会欣赏CD,只会追逐潮流。在这里我先替年轻人说一句我们不背锅也并非绝对如此。
音源与音乐载体变迁吏
据我所知,现在也有部分年轻人会为了支持idol(偶像)而购买CD专辑。且不说00后,对于大部分90后来说,我们对音乐的初认识都是来自于CD唱片或是磁带。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还会经常去音像店刻录一张10块钱歌曲任选10首的CD碟(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刻录的CD唱片应该都是盗版音乐)。黑胶CD磁带已经成为几代人的情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音乐产业也摇摇欲坠得难逃改变的挑战与机遇。因此,今天想借此话题,和大家简单聊一聊音乐载体的实体时代、网络时代、智能时代。

实体时代:老古董到了21世纪也有一席之地

音乐载体从黑胶唱片更迭到磁带再到CD唱片,它的变化我觉得跟手机从传呼机演变几代后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很相像,每个载体的革命变化都仿佛代表着某个时代的记忆。在我刚开始接触音乐的那个年代,CD唱片和磁带就是那时候的代表。90年代的中国,台式CD播放机和电视机的组合几乎是每个家庭的标配,除了经济实惠以外,全家人都能享受到音乐。虽然当时CD唱片的兴盛早已经让磁带渐渐没落,但由于当时还没有mp3,并且较为昂贵的个人便携式CD播放机大多只有音乐发烧友才会购买,所以便宜又便携的磁带播放器还比较常见。当然,我想大多数90后小时候应该都有购买英语听力磁带的经历吧?

RIAA发布的2018上半年音乐收入数据报告中显示,黑胶唱片销量有了13%的提升

该报告还指出CD收入暴跌,销售额直下41%,收入仅为2.45亿美元,而去年的降幅也只不过3%

现代LTO(线性磁带开放试技术)磁带。LTO技术于1997年由HP、IBM、Quantum三家厂商联合指定。图上高速放磁带格式Ultrium为LTO技术的其中一种储存格式(另一个是快速开放磁带格式Accelis),目前由IBM开发和主导

在信息技术领域,磁带在容量和成本的优势上至少还有10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磁带的诞生,让后面随身听的出现成为可能,而引领过音乐载体变化最大的“功臣”莫过于索尼了。20世纪后期,磁带这一音乐载体就已经出现,直到1979索尼推出了世界第一台个人便携式磁带播放器—walkman,让磁带风靡全球,而walkman也成为了随身听以及便携式音乐市场的奠基。到了今天,磁带记录的声音模拟信号已被数字音频信号所代替,变成我们心中的老古董。即使现在生活中连磁带的“身影”都瞄不到一毫,但你真的认为磁带就这样灭亡了吗?如果那么想你就错了,磁带技术并没有因为音乐载体的变化而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在储存数据这一版块发挥了更大的优势。

21世纪无疑是大数据以及AI技术崛起的时代,研究报告证实,储存数据的需求每年都在以30%-40%的速度增长。而磁带在容量上有着更好优势,如今的一卷现代磁带可以储存15TB数据,一个磁带库能够储存最多278PB数据(1PB=1024TB),并且磁带的容量还在逐年提升。比起硬盘等其它储存装置,磁带储存相对安全并且出错机率也比其它储存设备低4-5个量级。其次,磁盘系统只要一通电就开始耗电,而磁带从放进磁带库记录数据开始不会消耗任何电能。因此使用磁带储存数据无论是能耗、材料的成本都要比硬盘储存低很多。所以,现在磁带储存数据方式也被许多企业、科学研究等区域(比如粒子物理学、射电天文学、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国家档案等)所选择。

相比于磁带还能在另一区域的应用,黑胶和CD唱片似乎正在走着复古与衰亡的路线。虽然如今代表着两个年代的黑胶和CD唱片已经变得小众,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它们曾经在音乐行业中的地位。代表着时代的印记也许会消退,但不会消失。也许我们可以从黑胶复兴的现象中大胆想象,或者会不会有一天CD唱片也突然变成了潮流呢?

网络时代:最后的辉煌,也是革命性的过渡

1998年的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门刚刚打开了一条缝,透出了一线光。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几位“巨头”也在20世纪末即将跨入21世纪的那几年萌芽出生。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普及,1998年在韩国诞生的MP3也在市场迅速放开。到了2005年的前后,免费下载MP3音乐的搜索引擎满目皆是,几乎任何音乐格式资源都可在网上找到免费下载的地址。当时国内的厂商也杀入了这片红海,市面大量涌现出了一两百元的MP3。尽管音质不如意,但对比动则上千的MD(迷你磁光盘,由索尼于1992年推出)来说,MP3不仅是体积战胜了以往的任何一切便携音乐播放器而且还是一个革命性新鲜的存在。

walkman
walkman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针对播放磁带、CD、MD(minidisc)的walkman以及能够播放从网上下载mp3的NETWORK walkman
能够播放MD(minidisc)的MD walkman
初代iPod产品机身采用黑白LCD显示器,具备环形控制板,拥有5GB的储存空间,当时售价为399美元

MP3诞生也给本就因为盗版CD侵蚀而满目疮痍的音乐产业带来了致命打击。在MP3风靡的2004年至2009年,全球音乐唱片的销售下降了30%。磁带CD风行的时代,盗版已经是音乐产业难以去除的痛根,来到了互联网时代,便捷又免费下载音乐的侵蚀无疑是雪上加霜。直到2001年苹果推出了iPod播放器。它的诞生不仅席卷了美国消费市场,也形成了数字音乐付费的第一商业闭环。苹果与唱片公司达成协议在自家的iTunes上直接售卖音乐,这种快捷购买正版音乐的方式,很快在版权保护严格的美国市场被大众接受。可惜当时国内的维护版权意识不如国外强,网络免费下载盗版音乐的问题在国内音乐市场还是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至2010与2015年国家两次对盗版音乐的成效打击(关闭数量庞大的在线音乐网站以及颁布史上“最严版权令”),正版音乐的意识才得以逐渐树立在人们心中。

智能时代:在线音乐不再是单纯的听音乐

如果说MP3的辉煌少不了互联网的发展,那么流媒体音乐的兴盛就少不了智能手机的普及。

音乐流媒体的魅力更多体现在它改变了传统听音乐的单调,令用户有了更多“玩”音乐的选择。在音乐流媒体APP里,你能每天得到属于你个人口味的音乐推荐、还能把你喜欢的歌曲全部上传到网盘,这一切都离不开“云”飘进了音乐地盘。云计算、云储存让音乐软件发挥了更为方便的网络互动性。尤其在云计算方面,结合AI为用户定制符合个人口味的音乐清单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如今大部分音乐流媒体APP都有根据用户口味的歌曲推荐版块,不过要说得到粉丝好评的还数网易云音乐的精确推荐算法做得深得人心。

我们以其为例,来简单谈谈音乐推荐算法。实际上,网易云音乐推荐算法与我们在今日头条看新闻、淘宝的推荐商品或其它应用上的基础算法大同小异,都是以“人以群分”的方式计算。简单举个例子来理解,小明喜欢的歌单里包含着A、B、C三首歌,小红喜欢的歌单里也包含着A和C这两歌,那么我就可以推断小红也喜欢B这首歌。当然,猜测爱好的算法还有很多种,包括分析点击下载、收藏、相似推荐、循环播放等用户行为来推算。此外,网易云在音乐推荐的版块也划分了“私人FM”、“每日推荐”、“歌单”三个版块。除了能弥补数据推算容易重复口味的短板之外,也能从多样性角度分析来提高用户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私人FM”里听到更多风格的歌曲,在“每日推荐”听到更多满足我们个人口味的歌曲,在“歌单”中能看到更多不同类型用户的音乐收藏的原因。当然,在以上基础上,人工过滤的团队也是不可或缺的。

相比国内音乐平台还需单独付费购买数字专辑,iTune只需每月付费10元就能畅享(包括下载)全网音乐的模式还颇为划算

网易云音乐曾在2017年把点赞数最高的5000条歌曲评论印在杭州地铁一号线上

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于2016年被腾讯收购,并将两者与QQ音乐整合成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而百度音乐现已更名为千千音乐

腾讯音乐于10月2日向美国证交会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10亿美元,股票代码TME。对于国内数字音乐市场而言,无疑是一次里程碑事件

说起云储存,最早出现的时期要追溯到2011年苹果公司带来的“iCloud”(苹果公司提供的云端服务,除了音乐还能储存用户的照片、文档、通讯录等更多内容),至此以后云音乐服务就开始慢慢出现在音乐流媒体上。而事实上由2009年开始,以苹果、Google为代表的IT巨头就已经开始收购音乐服务公司为“云音乐”的出现打下基础。现在,无论是哪个音乐平台,只要下载注册后就会获得大容量的音乐云盘,这种无线海量同步音乐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令到音乐发烧友能够永久保存歌曲的同时,还能随时随地多端获取音乐。

当然,音乐流媒体的魅力不仅在于云服务,在APP里植入电台、视频、直播等多元化的模块在这里就不多讲了,我们来说一说聊一聊音乐社区。曾经在网上看到那么一句话“世界上最孤独的人,都在网易云音乐写评论”,这一句用来评价网易云音乐高质量乐评氛围我认为也无可厚非。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爱上了分享互动,网易云音乐之所以会堆积了大量的“死忠粉”,我想是它恰恰抓住了音乐当中的一点“人情味”。听歌不再单调只是听首曲子,你可以在评论区里表达对这首歌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心声,也许会有认同你说法的人给你点赞,还能看到朋友或是入驻明星的歌曲分享。如此热闹的社区氛围,谁会不喜欢呢?更何况是在快节奏高压力下生存的年轻人,下班后回到独居的房间,就算没有人说话也能打开手机看电视听音乐,还能打开弹幕翻翻评论,可能会让你感到暖心也可能让你哈哈大笑,让你感觉不是一个人在看剧听歌。

付费音乐的时代来了,但靠这个真的能赚钱吗?

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放到国内至少暂时是否定的。音乐产业购买版权本是一个深不见底的烧钱过程,特别是目前国内用户的付费意识仍较为薄弱,企业光靠着广告和付费音乐根本是不足以支撑。即使是占据了国内音乐市场半壁江山的腾讯音乐,在付费音乐面前也不得不“低头”。相比在美国市场的对标Spotify最新一季财报数据(月活1.93亿人,付费用户高达45.6%),月活8亿的腾讯在线音乐付费率仅为3.6%(来源:腾讯音乐招股书中显示的2018年第二季度数据)看起来的确有着巨大的落差。那么,最近把音乐产业做到美国上市的腾讯音乐又是谁给的自信呢?

不同于持续亏损的Spotify,即使是音乐付费意识薄弱的国内,腾讯音乐背后的“社交娱乐服务及其它”版块为其实现了盈利。相比于国内外多数知名的音乐软件品牌还停留在“听”服务上,腾讯音乐要走的更前进,想得更远。借助着腾讯的社交资源以及各大产业链打通了音乐软件的上下游,形成了付费订阅、数字专辑、虚拟礼物、增值会员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构建起了一个音乐社交娱乐生态。

除了QQ音乐,各个音乐软件平台都在以自家不同“本事”在市场上展露拳脚。阿里持续在版权以及粉丝社区中大力营运,同时收购票务平台形成三方互动的运营模式;网易云继续打着自己的老字号“音乐社交”特色吸粉;百度音乐依仗着自家的大数据来实现音乐内容、技术与用户三者的深度交融;不能说哪个平台绝对好用全面,但必定每个平台的特色都让音乐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给用户带来了更优化的体验。这也是今天逐渐占领着整个音乐产业市场的音乐流媒体最大的魅力。

总结

无论是音乐载体的变迁,亦或是其它任何区域产品的革命升级,其实归根到底最后的目的都仅仅是为了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更好的便利性以及更优质的体验。我并不会对旧时任何形式的音乐载体排斥,也更喜欢现在多元化的音乐流媒体,并单纯的好奇下一次人类又会想出什么样的听音乐方式呢?

weixin

阿强家庭影院导购/产品/方案/评测/案例

多年家庭影院设计与装修施工经验、百多家真实案例展示

立即拨打132 4190 2523(同微信号)或者关注公众号:hdkong

阿强抖音码